发布时间:2023-11-20 18:53:18 浏览:
日前,商务部召开小吃产业发展现场会,提出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各地打造小吃产业集群。沙县小吃、广式肠粉、重庆酸辣粉等一大批地域小吃,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创造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
“土鸡又被预订一空了。”近日,望着自己的养鸡场,重庆丰都栗子乡的毛亚伟格外开心。与丰都麻辣鸡头部企业建立合作渠道后,他饲养的土鸡直接供于企业生产制作。
麻辣鸡是丰都的知名美食,也是重庆特色小吃之一。毛亚伟与合伙人焦艳如一起创办了乡土品牌“毛焦禾腊”,既办养鸡场,也直播带货销售麻辣鸡。
“我们俩都是土生土长的栗子乡人。”在毛亚伟和焦艳如看来,麻辣鸡是记忆里最深刻的家乡美食。大学毕业后,毛亚伟在四川当程序员,焦艳如在福建工作,两人之所以选择返乡成为创业搭档,一方面有家乡味道的“”,另一方面是看到了这道小吃的市场潜力。
据丰都麻辣鸡产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县麻辣鸡销售实体店、网店等超过300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仅2022年全县麻辣鸡线亿元。
游客如织的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上,捧着一碗酸辣粉,大快朵颐的景象成为一道风景。鲜为人知的是,人人手中捧着的这碗酸辣粉的“主角”——粉条,来自重庆荣昌河包镇。
河包镇有“中国粉条第一镇”的称号,是全国酸辣粉的主要生产基地,酸辣粉不仅成为重庆的美食名片之一,也带动了河包镇的粉条产业发展。
在河包镇黄海食品厂开云最新最新,杨冬梅和工友们正忙碌着给粉条装箱。她告诉记者,以往在沿海城市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无法照顾。后来听说家乡办起了粉条厂,收入也不错,便辞职回来应聘入厂。
“小吃自有大市场,小吃可做大文章。”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小吃专委会(以下简称重庆小吃专委会)会长占志南表示,将积极打通小吃的上下游产业链,带动更多乡镇农产品的发展,鼓励更多创业就业人员,加入打造、推广、发展家乡美味小吃的队伍中。
“从提升产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5个方面,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举办的中国名小吃文旅嘉年华活动中,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各地打造小吃产业集群,推动小吃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小吃产业知名品牌。
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收入规模达4.6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10%,其中,小吃成为餐饮业中最大的品类。
如今,随着一大批地域小吃品牌的涌现,国内小吃在消费多样、品牌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发展,也为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遍布全国各地,深受欢迎的沙县小吃便是其中的代表。“目前,全国已有近9万家沙县小吃,吸纳沙县本地超过6万人外出经营餐饮,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年营业额达500亿元,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沙县区委吴健成说。
在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夏茂镇俞邦村,烧卖、扁肉、锅贴、芋饺、喜粿、豆腐丸等小吃招牌随处可见,开店的村民忙着制作各种特色小吃,游客成群结队购买品尝。
“官村麻糖已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作为该品牌的非遗传承人彭朝丽介绍,当地把官村古寨玉米麻糖作为农民增收的产业来发展,鼓励有制作玉米麻糖技艺的村民建立作坊,加工制作玉米麻糖,既帮助村民实现了经济增收,又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文化。
“产业发展越来越规范,从业者技能提升途径越来越多。”毛亚伟说,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小吃虽是餐饮行业的“小切口”,却给众多从业者带来了“大变化”。
入口脆香的“手抓空心饼”、外酥内软的“酥糯榴莲糕”……前不久,在重庆小吃专委会举办的高技能烹饪人才现场教学活动现场,随着一系列创新小吃的亮相,让前来观摩和培训的小吃从业者们直言“涨知识”。
“我们还制定了‘星厨’计划,在培训人员中发掘未来之星。”据占志南透露,重庆小吃专委会未来还将组织展会、比赛、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从业者的技能,研创出更多富有特色的重庆小吃。
“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人,为沙县小吃产业发展注入匠心力量。”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李记锅贴传承人李贤锦手捧着“技艺大师”授牌激动地说。做小吃也能成为大师,这与三明市人社局出台的众多举措密不可分。据悉,该局开发了“沙县小吃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开展培训和专项人才考核,有1000余人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育创业小老板,举办马兰花创业培训等,帮助600多名沙县小吃从业者提升能力;在沙县小吃产业链上新增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大师引领聚集了一批产业高技能人才。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广州市增城区的正果云吞、兰溪濑粉、鲮鱼皮等6项“增城小吃”制作技艺标准通过国家平台认证。当地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其中“正果云吞”劳务品牌项目正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成功就业创业,真正体现技能创业、技能就业、技能致富。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开云最新全站。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